- TOP.1
- 华为P30 Pro
P30系列包括标准版和Pro版,两者在配置上有显著差异。Pro版有6.47英寸曲面OLED屏(京东方或LG),分辨率为1080 x 2340,PPI略低于标准版,且Pro版屏幕素质不如标准版。Pro版摄像头配置更高,支持50倍数码变焦,而标准版仅3倍光学变焦;Pro版有800万像素长焦相机,广角相机像素更高;防水等级、快充功能和屏幕分辨率也是Pro版更全面,但屏幕素质相对较差。外观上,Pro版背面设计更复杂,而标准版简洁。Pro版的3D玻璃材质更滑,重量较大,而标准版2.5D玻璃轻便。Pro版正面3D弧面设计有较大且显眼的前置摄像头模组,而标准版水滴屏较小。Pro版的屏幕分辨率不高,色彩表现和可视角度不佳,有频闪问题。两款手机都使用麒麟980处理器,但性能上Pro版稍逊于骁龙855。拍照方面,P30 Pro是当时DxO评分最高的,但实际拍摄效果可能不如预期,且视频拍摄存在色彩问题。Pro版的50倍混合变焦功能受到争议,月亮模式则存在AI算法优化的情况。系统方面,Pro版搭载EMUI 9.1,虽然功能改进但用户界面不如预期。Pro版的电池容量和充电速度更高,拥有更快的充电功能。
- TOP.2
- 荣耀30 Pro
荣耀数字系列包括荣耀30、30 Pro、30 Pro+和30S四款手机,其中30 Pro有三种颜色的玻璃背板,手感上AG磨砂的钛空银版更低调,但电池容量较小。手机轻薄,配置有Z轴线性马达和立体声双扬声器(非全对称),屏幕为双挖孔曲面屏,前摄实用。屏幕素质一般,分辨率低、可视角度差、亮度和色准表现不佳。性能上,搭载麒麟990 5G,性能逊于骁龙865,但顺序读写速度较快。拍照方面,配备800万潜望式长焦和不同主摄(IMX600Y或IMX700),日间成像饱和,色彩偏黄,但在大光比和夜景表现上有优势。电池容量小,续航一般,支持40W快充。
- TOP.3
- 华为Mate 30
华为Mate 30系列包括Mate 30和Mate 30 Pro两个型号,均搭载麒麟990芯片。Mate 30 Pro拥有旗舰功能,而Mate 30较为基础。系列还有4G和5G版本,5G版本性能更强但成本可能更高。Mate 30 Pro有曲面屏和ToF镜头,但缺少音量键;标准版保留传统音量键和直屏设计。Mate 30 Pro在某些方面优于标准版,如使用横向线性马达、单扬声器性能和屏幕素质。4G和5G版本跑分差距不大,但GPU性能有所提升。Mate 30在拍摄方面保持了华为的优势,但在录像模式和EMUI体验上有所不足。电池续航方面,4200mAh电池表现良好,充电支持40W有线和27W无线快充。EMUI 10界面更新但功能粗糙,本地化适配仍有待优化。
- TOP.4
- 华为P40
P40系列包括P40、P40 Pro和P40 Pro+,P40在硬件上与Pro版本相比配置较低,不太算旗舰机,因此被归类在4000元手机榜单。P40和P40 Pro在外观上相似,但P40屏幕是直屏,重量更轻。配置方面,P40继续使用单扬声器,振动马达不如一加8和魅族17 Pro出色。P40的后盖玻璃较脆弱,建议使用手机壳。P40 Pro屏幕采用京东方Delta排列,不如一加8的耐摔。P40的屏幕素质中下游,挖孔大且观感不佳,亮度和可视角度不足。性能上,P40和P40 Pro搭载麒麟990 5G,GPU性能逊于骁龙865。拍照方面,P40主摄虽有IMX700但无光学防抖,超广角表现优于同价位竞品,但长焦减配。取景器分辨率低,拍照体验受影响。EMUI功能丰富但粗糙,存在一些未优化的细节。电池和充电方面,4000mAh电池搭配22.5W充电,速度一般但能满足日常需求。
- TOP.5
- iQOO 3
iQOO 3是一款搭载骁龙865的手机,但在定价上面临iQOO Neo 3的低价竞争和小米10的全面配置挑战。作为主打游戏的机型,它拥有双虚拟侧键、3.5mm耳机接口和线性马达等特色,但在设计上与普通手机相似,没有90Hz高刷屏幕且屏幕中框处理欠佳。摄像头方面,主摄IMX582性能一般,夜晚拍摄受限于无光学防抖。音效方面,没有双扬声器且与iQOO Neo 3相比有差距。系统界面不够统一,但在续航和充电上表现出色。总体来说,它在性能和某些特色功能上较强,但在外观设计、屏幕配置和拍照体验上有所欠缺。
- TOP.6
- OPPO Reno 4 Pro
Reno 4系列包括标准版和Pro版,价格区间为2999元至3799元。标准版有4800万主摄和800万超广角,Pro版则配备更全面的摄像头模组。标准版是挖槽直屏,而Pro版采用单挖孔曲面屏。外观方面, Reno 4系列采用第六代大猩猩玻璃、铝合金中框和AG磨砂玻璃,但Reno 4系列的AG工艺更显颗粒感,摩擦力大但可能稍显磨手。Reno 4 Pro重量轻至172g,是5G手机中的轻薄之选。配置上,Pro版具备立体声双扬声器、最新一代屏下指纹识别和NFC,但缺少横向线性马达,屏幕为OLED,支持90Hz刷新率和180Hz触控采样,P3色域显示,但sRGB色准更高。性能上,Reno 4系列搭载骁龙865或麒麟990,765G表现一般,但对于日常游戏用户影响不大。相机是Pro版亮点,主摄支持光学防抖,超广角和长焦表现也较好。视频超级夜景是卖点之一,但受制于骁龙765G性能,最高仅支持4K30FPS。电池容量为4000mAh,续航一般,但有65W快充,30分钟可充满。综合来看,Reno 4系列在外观、摄像和快充等方面表现出色,但在性能和续航上有所不足。
- TOP.7
- Redmi K30 Pro
K30系列包括K30、K30 5G和K30 Pro,其中K30和K30 5G使用不同版本的骁龙处理器,K30 Pro是Redmi的旗舰5G手机,搭载骁龙865。K30 Pro定位较高,注重性价比,配置均衡但存在取舍,如单扬声器、Z轴震动马达、60Hz屏幕刷新率等。它的外观有辨识度,采用升降前摄方案,背面是四摄模组和AG磨砂玻璃。K30 Pro配备WiFi-6、5G、红外遥控、全功能NFC等功能,并保留3.5mm耳机接口。屏幕方面,三星OLED屏表现出色但未达到90Hz刷新率。性能上,骁龙865 SoC带来优势,顺序读写速度快于同价位其他机型。散热良好,半小时游戏后温度控制在40度左右。拍照方面,标准版与变焦版在超广角和人像景深上相同,但变焦版有光学防抖和更广的变焦范围。K30 Pro在充电续航方面表现一般,30W快充不算突出。总体而言,K30 Pro在性能、拍照和部分功能上具有优势,但在价格上有着竞争力。
- TOP.8
- vivo X50 Pro
vivo X50系列有三个机型,包括X50、X50 Pro和X50 Pro Plus,以影像体验为主打,注重外观和做工。X50 Pro的特点是后置四摄模组(阶梯型布局)和微缝式听筒,轻薄设计(8毫米厚度,180克重量),搭载三星E3屏幕(90Hz刷新率,180Hz采样率),保留了Hi-Fi芯片但取消了3.5mm耳机接口。X50 Pro使用骁龙765G处理器,性能与同价位竞品相比略逊,但能流畅运行主流游戏,夜景拍摄和视频防抖性能优秀,微云台技术是一个亮点。电池容量4310mAh,支持33W快充,续航表现良好。Funtouch系统在Funtouch 10.5上有所改进,UI不再是短板。总体上,X50 Pro是一款注重拍照体验和轻薄设计的中高端手机。
- TOP.9
- realme X50 Pro
Realme X50和X50 Pro是两款5G手机,虽然名字接近,但配置差异大。X50 Pro在外观上采用了金属磨砂中框和雾面玻璃,质感优于标准版的塑料中框和亮面玻璃。但X50 Pro的8.9mm厚度和213g重量较重,握感不算贴合。配置上,X50 Pro与Redmi K30 Pro相近,都有Z轴线性马达、1216线性双扬声器,但屏幕尺寸、分辨率、亮度和刷新率有差异,X50 Pro的90Hz OLED屏体验更好。X50 Pro采用骁龙865处理器,性能强劲,散热优于K30 Pro。拍照方面,X50 Pro有四摄,主摄提升明显,但切换镜头时白平衡有时不一致。与K30 Pro相比,X50 Pro在中央解析力上有优势,但边缘质量和噪点控制各有优劣。X50 Pro的电池容量较小,但支持65W快充,充电速度较快。整体来看,X50 Pro在设计和性能上有所提升,但体验和拍照各有优缺点。
- TOP.10
- OPPO Ace2
Ace 2是Reno系列的独立机型,专注于性能和充电。它采用40W无线充电,首发价比Reno Ace高1000元。Ace 2外观设计类似iQOO,轻盈且采用纳米镀膜,背面是圆形四摄,主摄IMX586,超广角使用海力士Hi846,其余为凑数的黑白镜头。配备打孔柔性OLED屏幕,塑料边框(虽非金属但有磨砂质感)。配置接近小米10,没有红外发射,有Z轴振动马达和双扬声器。屏幕素质优秀,有90Hz刷新率和180Hz触控采样率,成本不菲且无边缘反光问题。性能方面搭载骁龙865等顶级配置,散热良好。拍照方面有所减配,主摄IMX586无光学防抖,但有超分辨率拍照功能。充电是Ace 2的强项,支持65W有线和40W无线快充,无线充满约需60分钟。
- TOP.11
- 一加8
一加8系列分为标准版和Pro版,标准版3999元起售,Pro版5399元,储存容量有8+128和12+256两种。主要区别在于屏幕(标准版FHD+ 90Hz,Pro版QHD+ 120Hz)、内存(LPDDR4x vs LPDDR5)、摄像模组(标准版IMX586+1600万超广角,Pro版IMX689+IMX586+OV08A10长焦)。外观方面,标准版为直屏,Pro版为曲面屏,但Pro版更长一些。标准版更薄,手感好,IP68防水(非认证)。配置方面,标准版性能稍逊于Pro版,拍照差距大,长焦不如Pro版,标准版电池容量小但续航能满足日常使用,支持30W快充但不无线充电,Pro版相机和屏幕素质更优。
- TOP.12
- 小米10
小米10分为标准版和Pro版,区别主要在于摄像模组(Pro版更强)、背壳材质(Pro版AG磨砂玻璃)、扬声器尺寸和性能(Pro版音质更好)、屏幕供应商(Pro版全三星)、内存速度(Pro版更快)和拍照(Pro版像素更高、长焦有光学防抖)。标准版配置较高,首发骁龙865和LPDDR5,性能优秀,拍照稍逊于Pro版。系统为MIUI 11,广告较多,去广告需手动操作。标准版电池容量稍大,但只标配30W充电器,50W需额外购买。无线快充支持30W,Pro版在音质和拍照上有优势。
- TOP.13
- 魅族17 Pro
魅族17系列包括标准版和Pro版,主要区别在于Pro版的32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、陶瓷后盖、27W无线充电和拍照硬件;标准版则使用800万像素超广角和AG磨砂玻璃后盖,支持30W有线充电。17 Pro采用白色面板,打孔设计位于右上方,陶瓷后盖提供天青、定白、乌金三种颜色,手感好且不易沾染指纹。配置上,17 Pro搭载骁龙865、UFS 3.1闪存和LPDDR5内存,性能表现正常,但拍照是短板,全系没有光学防抖,夜景和视频拍摄受影响,超广角镜头虽然广角大但效果一般。系统是Flyme 8.1,存在稳定性问题和较多广告,续航方面表现良好,支持27W无线充电。整体而言,17 Pro在外观、材质和系统上亮点明显,但在拍照和充电方面有所不足。
- TOP.14
- iQOO 5
iQOO 5是一款定位在4000元档的手机,与Pro版相比,在后盖材质、屏幕(120Hz三星E3柔性屏)和电池充电(标准版55W,Pro版120W)上有所差异。iQOO 5设计简约,取消了肩键,重量和厚度控制得较好,拥有8.32mm的厚度和197克的重量。配置方面,它具备双扬声器和NFC,但Z轴马达的振动体验不如横向线性马达。在游戏性能上,iQOO 5有出色的优化,如在光明山脉游戏中的高帧率表现。屏幕显示效果优秀,支持120Hz刷新率和240Hz触控采样率。在拍照方面,iQOO 5的后置三摄注重实用性,主摄三星GN1表现出色,人像拍摄具有独特的光线和色彩算法。系统方面是基于Android 10.0的iQOO UI 1.5,新机型系统相对较好,但旧机型更新不及时。电池容量和充电方面,标准版为4500mAh,Pro版为4000mAh,充电速度Pro版更快。整体来说,iQOO 5在性能、设计和拍照上表现均衡,但与竞品相比在一些细节上存在差距。